(資料圖片)
為何在一線城市買了房,仍然沒有歸屬感?
5年前,出身西北小縣城的王也和女友懷揣著夢想來到廣州。一直以來,他們在這里的“家”,是租來的一套實際面積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子。結(jié)婚后,王也抓住了心儀樓盤銷售期的尾巴,依靠父母的支持,以400多萬元的總價買下了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房,并趕在2023年春節(jié)前順利入伙新居。然而,在他看來,買房只是讓他成為一個新廣州人的第一步,想要真正獲得歸屬感,可能還要一段時間。
這個“一段時間”到底多長,他也說不清,或許一年兩年,也或許三年五年,更有可能永遠(yuǎn)不會到來。因為,對一名從外地來到一線城市的人來說,要想真正融入這座城市,住房只是一個方面,甚至是很小的方面。更多情況下,需要城市的接納,需要自己的感受,需要認(rèn)同現(xiàn)實生活對自己的影響。很多人在一線城市工作多年,最終還是放棄了。原因就在于,他們沒有能夠與城市同頻共振,沒有在城市享受到預(yù)想的生活。更多情況下,都在為生計奔忙。如果這樣,自然不會對城市有很深的感情,城市也很難接納沒有感情的人。
400多萬,對于生活在三、四線城市的人來說,是一個可以安心的貨幣數(shù)字,買房、買車、孩子上學(xué)、興趣愛好等,都能基本滿足。而在一線城市,至多也就算是普通而普通的家庭,房子不會太大、地點不會太好,還要有房貸。有了孩子,上學(xué)還是只能回到老家或者教育條件不是很好的學(xué)校。自然,也就不會有什么歸屬感了。
更重要的是,但凡購買這種價格住房的人,大多是中等收入群體,不僅需要房貸,而且需要其他負(fù)債,房子到手的那一天,也是這些居民償還巨額債務(wù)的開始。沒有房貸者,則大多是有錢人,一般也不會買這類房。對在廣州買房的王也來說,除掏空了父母的口袋之外,自己也一定負(fù)債不少。壓力加愧疚(對父母的愧疚),也就不可避免地會讓歸屬感很難來到購房者身上。
壓力大,能夠想到。數(shù)百萬的房貸,在有錢人眼里,算不了什么,更多情況下,不欠債還會感到吃了虧了。但是,對普通居民來說,已經(jīng)是天文數(shù)字了。特別是從父母那兒拿的錢,心里會慌慌的,會有很強的愧疚感。因為,只要懂得父母的不易,從父母那兒拿錢買房子,就會讓人時常感到愧疚。如果父母的錢也是借的,也要替自己還債,那就更是一把尖刀一樣深深地扎在自己的心上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買房后還怎么能夠產(chǎn)生歸屬感呢?即便有一些歸屬感,也會被愧疚感等替代。
更多的人,則沒有把有沒有買房當(dāng)作是否有歸屬感的先決條件,他們需要的是城市和自己的兼容,是自己對城市的感覺和感情,是城市對自己的需要和認(rèn)可。如果城市對自己來說,沒有多大的吸引力,或者沒有多少認(rèn)同感,這里的人,這里的山,這里的水,對自己都沒有產(chǎn)生感情的魅力,而自己對城市來說,也是可有可無,完全沒有存在感。那么,也就談不上什么歸屬感了。更多的,只是把城市當(dāng)作一種暫時棲息之地,并隨時都有可能流動到其他地方,甚至回到生養(yǎng)自己的家鄉(xiāng)。
用房子來構(gòu)筑歸屬感,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。城市歸屬感,更多的是情感和認(rèn)同感,是自己與城市的默契。要用感情相愛,而不是物質(zhì)相許。住房對城市歸屬感來說,是錦上添花,不是雪中送炭。只有工作、學(xué)習(xí)、生活、交往、交流等,才能真正構(gòu)筑起城市歸屬感。到時候,如果再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房,那歸屬感的含金量就會大大提升。所以,400多萬住房沒有讓自己有歸屬感,是對的,也是對歸屬感最正面的注釋。歸屬感不是靠買,而是靠愛。
關(guān)鍵詞: 一線城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