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考核投資結果
2023-05-20 05:53:29    證券時報網

在證券投資中,如何科學、合理地考核投資回報的業(yè)績,是非常重要的工作。這里,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三種不同的投資考核方法。

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很多事情都是用主觀印象做判斷:那所大學聽說不錯!這家燒烤店挺好吃!但是,在投資中,這種憑主觀印象衡量投資回報的做法,完全行不通。

正如《大學》所云:“人莫知其子之惡,莫知其苗之碩”,人的主觀認知往往帶有偏頗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如果我們用主觀印象來考核自己的投資回報,那么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“我的投資還不錯”。

個人投資者如果用主觀印象衡量自己的投資回報,說不定也有幾個頭腦清醒比較客觀的,但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,事情就會變得更糟糕。

在大型投資機構里,大家為了自己的利益,幾乎人人都會宣稱自己投資做得很好。睜眼說瞎話,本來就不是一件難事。

這就好比在封建社會,朝廷經常讓各地舉薦賢良,到最后往往賢良找不到,結黨營私的倒是一大堆,就是因為“賢良”這個詞過于依靠主觀印象,難以客觀定性。

因此,在投資考核時,單純憑借主觀印象,對于個人投資者基本是不行的,如果是機構投資者更是絕對不行。

所以,我們需要從客觀的角度,來衡量投資回報??偟膩碚f,一共有三種考核方法:絕對收益考核法、相對收益考核法、基本面收益考核法。其中,只有第三種方法,才是正確的投資考核方法。

絕對收益考核法

從最直觀的感受來說,絕對收益考核法是最容易讓投資者接受的。簡單來說,今年賺了錢(絕對回報)就是好的,沒賺錢就是差的。

對于個人投資者,絕對收益考核法是很多人最容易接受的方法。畢竟,賺錢了一切好說,賠錢了提頭來見,這么簡單的邏輯,有什么好思考的呢?

這種來自廣大個人投資者的、簡單樸素的考核方法,也影響了不少專業(yè)投資機構。比如,直接面對個人投資者的私募基金,往往就采取絕對考核法。基金賺錢了就提分成,虧錢了就面談。

不過,絕對收益考核法看似簡單,但卻有很大的問題。

當市場進入熊市時,比如2008年,上證綜合指數下跌65%。這時候,一位股票投資者如果只虧了5%,那么無疑是非常驚艷的回報。

但是,在絕對收益考核法看來,他卻是不合格的。不論市場好壞,單以賺錢與否做判斷,有時候會錯失最優(yōu)秀的投資經理。

比如,沃倫·巴菲特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,股票價格在1973年下跌了2.5%,1974年又下跌了48.7%。

連續(xù)兩年賠錢,第二年還賠了幾乎一半,這樣的基金經理,不開除還留著干什么呢?結果,從1975年到2022年,巴菲特把投資者的1美元變成了1.17萬美元。

反過來,當市場走牛時,絕對收益考核法也會“錯賞佞臣”。比如,在2019年、2020年,滬深300全收益指數分別上升了39.2%、29.9%。在這兩年里,幾乎所有的股票型投資產品都在賺錢,從絕對收益的角度來說都非常好。但是后來呢?現在大家都知道答案了。

相對收益考核法

雖然絕對收益考核法是廣大個人投資者最喜愛的方法,但是對絕大多數專業(yè)投資機構來說,相對收益考核法是更常見的方法。

所謂相對收益,指的就是一段時間內,投資組合的回報相對整體市場的回報。

比如,今年市場是個大牛市,股票指數上漲了100%,如果投資組合只賺到了80%,雖然也賺了不少錢,但是仍然是不合格的,因為業(yè)績比市場少了20%。反之,如果今年是熊市,市場跌了30%,那么如果投資組合跌了20%,也是非常優(yōu)秀的。

對比絕對收益考核法,相對收益考核法要優(yōu)秀了很多。它考慮到市場波動的不可預測性,因此只要求投資組合表現得比同行(市場)更好,就視為優(yōu)秀。這就好比一個小學生,我們不會要求他會做大學的高等數學卷子,他只要比自己同班同學考得好就行。

不過,相對收益考核法也有顯而易見的問題。當市場出現長時間、大幅度風格漂移時,相對收益考核法會讓那些最堅持投資原則的投資經理,反而得到最糟糕的評價。

還是以巴菲特為例,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價值投資者,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,準確判斷到了全球金融體系即將出現巨大問題。他和查理·芒格當時把衍生品稱為“金融大規(guī)模殺傷性武器”。

于是,巴菲特在自己的投資組合里,非常堅決地貫徹了自己的投資理念,盡可能避免當時市場上炙手可熱、但是風險巨大的投資產品。

這樣做的結果呢?在2003年、2004年、2005年,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的股票價格,分別跑輸標普500全收益指數12.9%、6.6%、4.1%。這種情況到了2007年也沒有太大的改觀,當年股價只跑贏了指數8.3%。

同樣的事情,在2019年和2020年再次上演。當時,隨著美國科技股大漲,科技公司的股價非常昂貴。在這兩年里,不愛追高的巴菲特,也分別跑輸了市場20.5%、16.0%。如此糟糕的相對回報,在不少機構投資者那里,是要吃到下崗處罰的。

在短短20年里,相對回報考核法兩次給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價值投資者“糟糕”的評價,原因卻是他準確預測了市場的泡沫,并且堅持了正確的投資理念。如此考核,科學性又在哪里呢?

在《論語》中,孔子曾經對公冶長做出評價,“子謂公冶長:‘可妻也,雖在縲紲之中,非其罪也?!云渥悠拗??!笨鬃又?,雖然公冶長給關進了監(jiān)獄,但是這“非其罪也”,因此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。

和孔子相比,今天的絕對收益考核法和相對收益考核法,可謂相差遠矣。

基本面收益考核法

比起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兩種考核方法,基本面收益考核法可以說是最好的一種方法了。

和絕對收益法、相對收益法都以市值多少為考核基礎不同,基本面收益考核法壓根不考慮投資組合的市值,而只考慮投資組合的價值。

只要價值增加了,增加的足夠快、足夠好,那么哪怕市值暴跌也無所謂。反之,如果價值沒增加,那么市值再好,在基本面收益考核法看來,也如空中樓閣一般。

基本面考核法完全脫離了市場價格的束縛,把精力完全放到基本面增長上來。而在長期,投資組合的市值增長,一定會和基本面增長相差無幾。

基本面收益考核法分兩個方面:定量和定性。

所謂定量,就是投資組合各個股票、債券、現金、貴金屬、地產等資產的財務基本面,加在一起得到的定量考核報表。比如,今年的投資組合基本面合并報表增加了40%,那么即使市值下跌了10%,考核也應該是非常優(yōu)秀的。

但是,定量考核有一個問題,就是這種考核有時候是可被故意滿足的。

比如,如果我們考核投資組合所有股票的合并凈資產,那么投資經理只要買入一家快要破產、市凈率是0.1的股票,就可以輕松實現凈資產的大幅增長。

而如果我們考核組合的凈利潤、當期現金流和股息,那么買入一個業(yè)績在頂點、大幅分紅的周期股,也可以達到目標:哪怕等周期景氣度下降以后,留下的是一地雞毛。

因此,在定量考核之外,基本面收益考核法還需要定性考核,即結合投資者的專業(yè)能力,考核“定量的基本面增長”是否也是真實優(yōu)秀的基本面增長。

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,這種“定性的檢驗”意味著自己對每個股票的主觀判斷。而對于大型投資機構來說,一個由非常有經驗的老投資者組成的核心考核團隊,往往是這種定性考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

有了定量和定性兩重保障,我們就不難應用基本面收益考核法來衡量投資結果了。和絕對收益法和相對收益法相比,這種考核方法可謂是最科學、最有效的。

不過,為什么很少有人用基本面收益考核法呢?原因很簡單,這種考核法和市值無關,因此很難滿足人們“今天買進去、明天就賺錢、長期懶得管”的心理。所以,也就難怪基本面收益考核法如此陽春白雪、曲高和寡了。

(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)

(文章來源:證券時報網)
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