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 | 于斌
(資料圖)
出品 | 潮起網「于見專欄」
常常購買紅牛的消費者或許會疑惑,為什么市面上有三種紅牛:一個是華彬集團的紅牛維生素飲料,第二個是天絲集團的紅牛,最后是紅牛安奈吉飲料。三者產品包裝都是金色外殼和兩頭牛的圖標,區(qū)別只在于瓶身上印的不同標語。
其實這三個不同品牌的紅牛最初都是同一個廠家生產的,但因后來的品牌授權問題出現(xiàn)了糾紛,才有了如今的局面。華彬集團是泰國紅牛進入中國市場的引領者,歷經20年,紅牛從默默無聞的品牌成為國內最大的功能性飲料品牌。但現(xiàn)在,華彬集團卻陷入了十分被動的處境。
在雙方在官司場上膠著的同時,中泰紅牛之爭給華彬集團帶來的損失日益加劇。近期中國紅牛湖南、江西經銷商被泰國天絲集團告上法庭,這場持續(xù)七年時間的商標紛爭,已經蔓延到渠道銷售端上面了。
除了泰國紅牛這個外患,華彬集團近兩年的快消業(yè)績也開始走向下坡路,如果未來最終沒有了紅牛商標授權,華彬集團旗下的快消品業(yè)務等同于被挖走業(yè)績主心骨。內憂外患之下,華彬集團的手里卻沒有多少底牌可以打了。
中泰紅牛紛爭,華彬集團損失最多
自2016年開始,泰國天絲集團與華斌紅牛在商標、分紅、股權等方面展開了一場官司,目前已進入白熱化階段。泰國天絲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對中國紅牛及其供應商、經銷商等上下游企業(yè)的“圍剿”,已經影響到了整個能量飲料行業(yè)。
泰國的天絲紅牛相比華彬集團,進貨價格要低,而且兩種紅牛的零售價都在6元錢左右。所以,只要不是客戶和終端對華彬紅牛有強硬的進貨需求,大部分都會選擇泰國的天絲紅牛。
原本是二選一的局面,但據(jù)悉,除對商標侵權的司法認定外,目前主流的銷售渠道,針對華彬集團旗下的“華彬紅牛”已經全部下架。與此同時,全國三十多個省市的市場監(jiān)管機構已經對“華彬紅?!边M行了行政查處行動。
與此同時,當華彬集團的中國紅牛銷售渠道遭遇挫折時,強大的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。而事實上,這些同行們也在不斷地加大產品宣發(fā)力度,希望能趁機掠奪些市場份額。
泰國天絲公司已經在中國推出了紅牛安奈吉和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,而養(yǎng)元飲品集團則是負責在中國北部地區(qū)銷售紅牛安奈吉。泰國天絲公司也在運動營銷上進行了大量的投入,聘請了易建聯(lián)作為其品牌的代表。
去年四月份,奧地利紅牛公司與中國百威公司簽訂了協(xié)議,并將其作為中國內地的總代理。從2019年起,奧地利紅牛就進入了中國市場。奧地利紅牛公司于2019年12月與中國滑雪冠軍谷愛凌簽訂了中國第一份合同,該公司打算在兩到三年里將其擴展到中國40個一線和二線城市。
其他位居二線梯隊的功能飲料品牌,如東鵬特飲,樂虎等,更是希望能直接瓜分掉華彬紅牛的市場份額。
華彬集團十多年來憑借紅牛這大單品,穩(wěn)居能量飲料行業(yè)的一哥地位。如今在渠道受限的情況下,華彬曾經擁有的市場份額被眾多競爭者盯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丟了紅牛商標之余,面對逐漸失去的市場份額,華彬集團亟需應對措施。
戰(zhàn)馬被寄予厚望,業(yè)績卻不如人意
2015年,華彬集團成立快消品業(yè)務板塊,旗下包括五個品牌:高端進口水芙絲(VOSS)、天然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(Vita Coco)、中國紅牛、少兒果汁飲料果倍爽以及自有能量飲料品牌戰(zhàn)馬。
華彬集團目前仍在商標戰(zhàn)爭中苦苦掙扎,與此同時,中國功能飲料市場早已發(fā)生翻天覆地的變化,紅牛的市場份額出現(xiàn)縮水。市場上多個紅牛品牌的格局不僅對終端渠道和消費者產生不良體驗,對紅牛產品自身來說更是一種無形的傷害。
在過去,紅牛通過華彬集團在中國擁有超過四百萬個銷售網點銷售,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能源飲料市場上最大的銷售網絡。相關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紅牛在2015年創(chuàng)下230.7億元銷售額的歷史新高,但在2017年,紅牛的銷量下降到了196億;雖然在2019-2021年,銷售已經恢復到220億元,但是并沒有恢復到2015年的巔峰水平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能量飲料銷售額由2014年的23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47.8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1%。但紅牛的市場份額已由2015年的57%縮減至2020年的41%。
在華彬集團的腳步被迫慢下來的時候,其他功能飲料品牌正在紛紛崛起,根據(jù)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0年,樂虎、體質能量、東鵬特飲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6%、9%、15%。在河北、山東等北方市場,樂虎比較強勢,而在華東、華南等市場中,體質能量和東鵬特飲則有著更為亮眼的成績。
顯然,對目前華彬而言,盡早培育新產品,進行品牌的轉化是挽救局面的最佳策略。但在中國紅牛業(yè)績下滑的同時,華彬集團扶持的新品牌“戰(zhàn)馬”表現(xiàn)并不如人意。
華彬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品牌是中國紅牛,戰(zhàn)馬是華彬集團在陷入商標糾紛后,在能量飲料中準備的“后手”。
2017年3月,戰(zhàn)馬品牌上市,華彬集團從品牌和渠道兩個方面推動這個新品牌發(fā)展?!皯?zhàn)馬”在2018年的年銷售總額為8.3億元;在2019年,銷售額達到13億3000萬人民幣。但這兩年來,華彬集團一直沒有公開過戰(zhàn)馬具體收入。
從2021上半年來看,華彬快消品的銷售總額為134億,華彬紅牛的銷量為127億。算下來,“戰(zhàn)馬”和另外三個品牌的銷量加起來,大約在7億元。
這意味著,戰(zhàn)馬的業(yè)績從2021年上半年開始出現(xiàn)下滑。與紅牛相比,“戰(zhàn)馬”在品牌認知建立方面比較欠缺。在以往的營銷推廣中,“戰(zhàn)馬”只是作為一種普通的飲品來宣傳。因此在消費場景方面,“戰(zhàn)馬”與其他功能飲料的差距并不大,很多地區(qū)的戰(zhàn)馬都還沒有進入終端市場,更別說給華彬集團貢獻銷售額和利潤了。
從市場知名度來看,戰(zhàn)馬實在無法拉近與在中國市場占據(jù)榜首十幾年的紅牛的距離。5%的市場占有率也從某種角度上說明,消費者對其的認可度并不高。所以造成了“戰(zhàn)馬”在消費者心目中只是眾多普通飲料之一。
在功能飲料的市場上,華彬集團的新產品要做大,按道理并不是什么難事,只要依靠原有的渠道和終端資源就可以了。
可惜的是,華彬的新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策略,卻出現(xiàn)了偏差?,F(xiàn)在,紅牛和戰(zhàn)馬都是捆綁銷售,很多地方的經銷商都壓有戰(zhàn)馬的庫存,導致紅牛的銷量也受到了影響。根據(jù)華彬公司一名雇員的說法,華彬的代理商現(xiàn)在仍主要依靠紅牛的盈利來維持。華彬集團其他產品或由于市場定位不佳,或受眾狹窄,造成銷售狀況不佳,部分員工甚至因某些產品需要內銷等理由而提出離職。
倘若最終失去紅牛,華彬集團何以應對?
自1995年紅牛進入中國后,從最初的十年不到兩億罐,到2019年底,紅牛的銷售額達到了230億罐。紅牛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0%,華彬集團在這當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。
去年12月,華彬集團對外公布了華彬快消品的2022年成績單:全年全品銷售額達成215.38億元。并表示“完成年度總銷售額和既定利潤目標。”
不過,與去年略有增長的勢頭相比,華彬集團的快消品業(yè)務卻呈現(xiàn)出了下滑趨勢。至此,不難看出,華彬集團的整體快消品業(yè)務,除中國紅牛以外,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新的業(yè)績支撐。
從深陷品牌危機至今,華彬這么長時間推不成一個新品,其內部運營體系的能力或許有待加強。
華彬集團的快消品推廣方案,常常都是一招通用——搭贈紅牛。這在過去而言應該是相當好用的策略,畢竟過去這么多年,紅牛等同于功能飲料市場的“硬通貨”,渠道商拿了不愁賣不出去。
但如今的問題在于,現(xiàn)在的華彬紅牛已經沒有以前吃香了,甚至還會吃官司。而華彬集團除了紅牛以外,暫時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產品了。
相比起每年推出十幾款新品的農夫山泉和不斷跨界搞事業(yè)的娃哈哈集團,多年來一直在“啃老本”的華彬集團,似乎缺乏了那么一點“上進心”。
華彬集團的“后路”顯然準備得并不充分,如果失去了紅牛品牌的商標授權,華彬集團將面臨著怎樣彌補其在市場中的份額的最大難題。
結語
眼下,中國紅牛是否能繼續(xù)使用紅牛商標,依然并不明確,中泰紅牛雙方大戰(zhàn)還未到分出最終勝負之時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華彬集團依靠紅牛打江山的時代,早已變天。
不過,在快消領域中,華彬集團是中國功能飲料的領導企業(yè)。根據(jù)歐睿數(shù)據(jù)預測,未來能量飲料市場前景依然廣闊。因此,華彬集團的快消品牌并不是沒有機會。依靠著紅牛安逸了十幾年的華彬集團,現(xiàn)在或許是時候奮起直追了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