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后經濟復蘇第一年,從五大關鍵問題中尋找經濟走向。
文 / 巴九靈(微信公眾號:吳曉波頻道)
還有3天,全國兩會就要結束了。
(資料圖片)
兩會向來被視為政治“風向標”、經濟“晴雨表”,各行各業(yè)的大方向跟兩會上的定調有緊密關聯。
同時,這屆兩會又很特殊,這是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年,是全力拼經濟的一年,而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,今年也是經濟發(fā)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性一年。也正因如此,這屆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的GDP目標定調為5%。
今天的這篇稿子,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促成的。
今天小巴拋磚引玉,列出五大問題。這些問題或關乎你所處的行業(yè),或關乎你個人的生活,合起來則關于中國經濟將走向哪里。他們分別是:
① 樓市和股市,哪個會先起來?
②工廠外遷,影響幾何?
③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鼓勵生育?
④ 要不要發(fā)消費券?
⑤ 外貿如何尋找增長點?
針對這些問題,小巴邀請了7位各專業(yè)領域的大頭,來詳細分析其原因和走向,關乎行業(yè)走向和經濟未來,全文近6000字,信息量有點大,請大家花點時間細細閱讀。
同時,小巴還要播報一個重要通知,在3月16日晚上8點,我們頻道聯合澤平宏觀共同發(fā)起一場“春江水暖誰先知”的直播對話。
屆時,吳老師將和經濟學家任澤平在視頻號直播間連麥,熱議當前大家關注的諸多熱點議題,共同探討時代進步之路。
歡迎你預約當天的視頻號直播,也歡迎你在留言區(qū)寫下自己關心的議題,若有機會被選中,將成為兩位老師的探討主題之一。
下面,我們就先來看看7位大頭對5個重點問題的分析和觀點吧。
樓市和股市,哪個會先起來?
春節(jié)后的中國房地產市場,復蘇是確定的。
一線城市中,上海復蘇力度最強。強二線城市中,成都和杭州,都呈現出明顯的復蘇之勢。
市場復蘇的主要表現為: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度上升,商品房成交量也上升,搖號商品房參與者大幅增加,搖號門檻(社保年數)提高,中簽率回落。市場復蘇的熱度甚至已經傳導至土地市場。
這輪市場復蘇的主要背景是:
1.疫情的第一波沖擊結束。經濟社會生活正逐步恢復正常,人們持續(xù)了三年的對于疫情和疫情防控帶來的恐慌和焦慮,有較大緩解,對未來的預期有所修復。
2.官方的房地產市場政策已經根本轉向。
3.金融貨幣政策的支持。去年以來,央行連續(xù)降低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貸款利率,各地紛紛降低首付。
4.各地方政府的各類穩(wěn)樓市政策暖風頻吹。
總體來說,這輪市場復蘇尚不能認定為全局性的復蘇,并且市場的分化加劇,前文提到一線的上海,二線的成都、杭州市場表現強勁,但弱二線城市,特別是北方城市,市場復蘇的程度遠遠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。
而在浙江,市場復蘇的信號,已經向部分三線城市傳導,部分三線城市也有復蘇跡象,如嘉興等城市。
短期內繼續(xù)復蘇,甚至較為快速和強勁的復蘇,幾乎是可以確定的。但市場分化仍將存在,甚至還會加劇。
復蘇持續(xù)的時間,難以判定。
影響市場復蘇持續(xù)的主要因素,并非房地產市場本身。
宏觀經濟恢復的程度,特別是現階段面臨的外貿出口數據斷崖式的下降,人們對未來就業(yè)穩(wěn)定和收入的預期和信心,1月央行天量大放水之后(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.9萬億,社融5.98萬億),這樣的大水漫灌是否可持續(xù)等等因素,都會影響市場復蘇持續(xù)的時間和程度。
當前,房地產最大的問題依然在于,大部分民營房企已經陷入生存危機,或者說在生死存亡線上掙扎。大量的暴雷房企深陷債務危機,仍無解決方案,還在拖延之中。
更深層次的問題,就是人們對未來經濟社會的預期和信心,還需要進一步的修復。
重要會議之后,股市的走向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。
??第一個階段,等著市場去進一步消化對重要會議一些核心信息的判斷,特別是對于經濟增長速度,目前市場存在一定的爭議,需要一定時間讓市場去消化相關信息,幫助市場在短期內止跌,并慢慢企穩(wěn)。
??第二階段,是重要會議涉及的一些產業(yè)政策指引,所帶來的一些發(fā)酵。目前市場關注比較多的主要是:數字經濟產業(yè)、房地產行業(yè)。
數字經濟可以放到科技創(chuàng)新的主導力量中去,結合整個國民經濟發(fā)展的安全訴求,數字經濟是目前被認為持續(xù)時間較長,且?guī)в幸欢ㄟM攻屬性的投資方向。
政策對房地產行業(yè)的表述較為溫和,所以市場對房地產企業(yè)在投資方面形成穩(wěn)定狀態(tài)是有所期待的。
??第三個階段,會議提出的具體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。一般需等待 2—3個月,大家會對新班子的整體執(zhí)政思路、具體措施,乃至受益的行業(yè)和板塊,有更加清晰的認知。
重要會議之后,股市走勢的評估邏輯,更多是看一些具體的會議信息和之前市場預期之間,是否存在一些預期差。
從直接信號來講,預期差總體偏弱,所以近期市場出現了一定的調整。如果大家對整個經濟穩(wěn)定增長的長期態(tài)勢有信心,這種偏弱的預期差會在1—2個月內得到有效修正。
因此,股市大概率會是先跌再企穩(wěn),繼而緩慢上升的走勢,而緩慢上升的態(tài)勢可能會跟新的政策邏輯有關。
總體來說,當前A股的總體估值并不高,依然可以考慮戰(zhàn)略建倉的方向。但由于整個經濟復蘇的態(tài)勢不是一蹴而就的,包括政策對推動經濟增長也采取了相對偏隱忍的狀態(tài),所以期待短期內出現大牛市是不現實的。
建議投資者用2—3年的投資心態(tài)去看待當前的估值,還是相對不貴的。
工廠外遷,影響幾何?
制造業(yè)外遷至東南亞的第一波高峰已經過去了,實際的反響并非都是好的,存在不少問題。
①相對來說,國內環(huán)境更穩(wěn)定,外資也比較看好中國,這點是確定的。
②東南亞周邊國家相對來說體量比較小,中國制造業(yè)工廠到了之后能否發(fā)揮跟在國內一樣的作用,是不確定的。
③企業(yè)在東南亞國家建廠后,原材料的采購卻不像在國內如此便捷,國外原材料的豐富度還不夠。
④東南亞國家也有人工成本問題,需要討價還價。以及技術工存在技術標準化的問題,不如國內的工人技術嫻熟。
⑤隨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價格的上漲,企業(yè)的利潤也會受到較大的沖擊。
所以,企業(yè)并不是非要遷出去,或者一定不遷出去,主要依據企業(yè)實際情況做決定,甚至企業(yè)自己也處于一個難以決策的狀況。
對中國制造業(yè)外遷東南亞要防止兩種傾向,一個是懼怕論,一個是輕視論。
我主要以越南為例來說。目前的轉移確實很快,特別是紡織品。在疫情期間延遲過一段,疫情之后又有一些中國的產業(yè)轉向越南。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(yè)和產業(yè)鏈比較短的這種企業(yè)居多。中國國內企業(yè)轉向越南,也通過利用當地的勞動力資源重新獲得一些競爭力。
目前的轉移力度還不足以對我們的制造業(yè)帶來顛覆性威脅。因為越南制造業(yè)的體量不大,只能夠沖擊某一部分的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(yè)。
越南能否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?這是大家關心的。從上下游兩頭來看,上游很大程度還是依賴中國,是中國制造的外延。但是中國也不能夠高枕無憂。越南產業(yè)鏈不完整,這確實是缺陷,而隨著RCEP的建立,還有那么多的自貿區(qū),越南可以采用累計價值的原產地的規(guī)則降低門檻,享受更多的零關稅待遇。
如果說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(yè)體系,那么對我們的壓力也是很大的。
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(yè)經濟門類,既是世界工廠又是世界市場。而完整的產業(yè)鏈的形成必須有足夠的市場規(guī)模,否則無法扎根。所以,這些長期因素無不在說明中國制造不會輕易地輸給越南。我們也沒有必要過分夸大越南制造業(yè)崛起帶來的威脅,新一輪國際產業(yè)分工,更多要從質量、服務、技術、品牌、標準入手培育國際競爭力。
我們中國的企業(yè)也在改進設備,使用更好、更新的原材料和工藝形成自主品牌。中國制造業(yè)可以走出去,但我認為產業(yè)鏈的主導權我們牢牢抓住。
還有一個點,中國是不是有必要提出一個“鳳還巢”工程?國際產業(yè)的轉移不一定是單向的,也并不一定是梯度轉移,也有很多轉移是逆梯度轉移。比如說現在美國也吸引一些原來轉移出去的企業(yè)回流到美國。美國非營利性機構“回流計劃”組織發(fā)布的一份報告指出,2021年上半年有意回流美國本土的項目數同比增長38%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我們有一些原來在國內不適合發(fā)展的產業(yè)轉向東南亞,未來我們國內的條件適合了,產業(yè)也轉型升級了,將來能不能吸引部分企業(yè)回流到中國?所以我提出一個“鳳還巢”工程。
未來,我們要盡量爭取讓企業(yè)留在中國。
在統一大市場方面,要加強中國制造業(yè)參與國內分工的門檻,提高效率,用好用足國內的資源。因為對比東南亞,我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(qū)配套能力強,有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基礎,勞動生產率比東南亞高。但是,我們國內市場資源配置的門檻也很高。所以要打破地區(qū)封鎖,讓國內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更高,在資源配置效率上贏東南亞一籌。
*以上觀點首發(fā)“長江產經智庫”公號
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鼓勵生育?
關于生育補貼類的政策,我的建議是:每個孩子,從出生一直到滿6周歲時為止,國家財政每月發(fā)給一定金額的育兒補貼,具體金額可參考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,并依孩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由于6歲以后上小學有免費義務教育,所以孩子滿6歲以后就不再發(fā)放育兒補貼。
育兒補貼的金額,應該是二孩多于一孩,三孩多于二孩。
因為養(yǎng)育二孩的經濟壓力比一孩大,養(yǎng)育三孩的經濟壓力又比二孩大。但如果把一孩也納入財政補貼的范圍,需要考慮到政府財政的承受力度。
第三,大部分已婚夫婦都愿意生育一孩,而愿意生育二孩的夫婦較少,愿意生育三孩的夫婦就更少了。生育的孩次越高,補貼金額越高,這樣更有助于鼓勵更多夫婦生育二孩三孩。
另外,我認為四孩以上也應該發(fā)育兒補貼,金額與三孩相同。
到目前為止,各地的育兒補貼政策都是由地方政府出臺,多數是地級市政府,也有一部分是縣級政府,只有云南是由省級政府出臺。我認為,育兒補貼政策最好由國家層面出臺,因為人口在國內是可以遷移流動的,孩子在甲地長大后可能會遷移到乙地。
經濟補貼類的政策,對提升生育率的效果,依地區(qū)而有所不同。一般來說,育兒補貼對于比較貧窮的西部地區(qū)來說效果較好,但對于經濟比較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來說效果較差,因為這些地區(qū)育兒成本高,育兒補貼對于育兒成本來說只占很小一部分。
但育兒補貼只是生育支持政策的一個方面,還需要擴大普惠托育服務、保障育齡夫婦的產假和育兒假落到實處。
另外,還有一種不花錢的鼓勵生育政策是,給予多孩家庭榮譽上的獎勵。比如,法國給生育4個及以上孩子的家庭頒發(fā)共和國家庭勛章,其中4—5個孩子的家庭是銅質,6—7個孩子的是銀質,8個及以上孩子是金質勛章。
經濟方面的補貼對提升女性生育率有一定作用,但這不是一個長期以及直接有效的方式。
女性生育后,最大的難題是沒辦法平衡工作與照顧孩子兩件事。當前的家庭分工依然是女性付出為主,這導致了女性群體的生育意愿大幅下降。
因此,提升生育率的核心點,需要從性別平等、保護女性就業(yè)、反歧視等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。實際上,女性的生育意愿,與國家政策對女性權益的保護,以及女性地位有著直接關系。所以,政策方面可以從提高女性地位、性別平等這些點為源頭去著力,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生育率。
此外,我一直關注單身生育群體,多元婚育群體,從全球范圍的經驗看,以后未婚生育、多元婚育的群體會越來越多。目前國內對這方面的限制性規(guī)定在逐步減少,但依然存在許多限制和歧視需要去破除,這類群體需要從政策上給予平等的生育保險、就業(yè)、經濟補貼、育托等多方面的保障。
我們不能把婚姻和生育捆綁在一起。
要不要發(fā)消費券?
通過發(fā)放消費券和現金的方式設定限時消費,短期是有必要的,對于經濟社會穩(wěn)定是有利的。這固然好,但是可能加重地方財政負擔,以及中西部缺乏動力發(fā)放消費券來拉動東部地區(qū)的生產。
我國增值稅、所得稅等根據生產地繳納,中西部發(fā)放消費券,相應商品來自東部,產生的增值稅、所得稅在東部,實質上是中西部在支持東部地區(qū)。
同時,要看到短期刺激消費取得部分效果的同時,后果卻是透支后期消費,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能力和邊際消費傾向的問題。
因此,擴大并提振居民消費要從增加居民收入、提高邊際消費傾向兩方面入手,通過改革,真正做實“內需”,促進“雙循環(huán)”。
??一是要進一步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,通過完善稅制、增加轉移支付、加快農村土地市場化流轉等方式,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。
??二是要優(yōu)化財政支出結構,降低財政供養(yǎng)人員和基建支出比例,支出結構從以“物”為主走向以“人”為主。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中教育、養(yǎng)老、醫(yī)療等社保的比重,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,減少預防性儲蓄。對于人口流出的區(qū)縣實施合并,降低財政供養(yǎng)人員。
??三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,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,穩(wěn)定農民工預期,提高邊際消費傾向。
當前地方政府對高技能勞動力持“搶人”態(tài)度,但對低技能勞動力和隨遷家屬持“趕人”態(tài)度,以農民工為代表的低技能勞動力的預期不穩(wěn),不敢消費而是儲蓄。地方政府更關心GDP和財政稅收,不愿承擔相應人員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,公共服務未能完全與常住人口掛鉤,根本上源于中央與地方在流動人口的醫(yī)療、教育和養(yǎng)老等方面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清。
建議提高中央在流動人口的醫(yī)療、教育和養(yǎng)老等方面的事權和支出責任,提高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中常住人口因素的權重。
??四是從供給端發(fā)力,優(yōu)化供給結構,進一步提升高端制造業(yè)在制造業(yè)中的比重。提升中高端產品的供給,提高產品質量,促進大量的海外購物和奢侈品消費回流本土市場,滿足中高收入者的需求,同時促進消費和產業(yè)結構升級。
??五是放寬旅游、文化、醫(yī)療、養(yǎng)老、教育培訓和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市場準入,鼓勵民營機構參與競爭,加強標準建設和有效監(jiān)管。
外貿如何尋找增長點?
外貿走勢主要看外需,今年一二月貿易方面的數據并不是特別好,有多方面的因素:
①跟俄烏、中美關系因素有關。
② 去年年底以來,疫情放開后,員工紛紛陽了,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(yè)停工停產了一些日子。
③ 歐洲方面,因為俄烏戰(zhàn)爭,使得整體成本壓力較大,導致其消費處于一種自我節(jié)制的狀態(tài)。
④ 外貿訂單的高峰時期過去了,目前處在偏冷的時間段,耐用品的消耗存在一定的周期。
所以,外貿形勢的走好,基本上要看下半年的情況,下半年產品購買的周期會相應地到來。
同時,美歐的經濟表現有待觀察,外界均在猜測兩地有經濟衰退的可能,但實際上兩地的股市表現都較好,尤其是歐洲方面,雖然問題多,但股市漲得不錯,這說明企業(yè)本身的發(fā)達狀態(tài)和產能并沒有受到大的影響。所以我們對德國的出口還是保持在基本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。
目前美聯儲加息的意愿比較堅定,加息后可能會對企業(yè)、產業(yè)產生什么樣的影響,存在一個磨合期和過渡期,情況有待觀察。
此外,東南亞周邊國家與我國存在疫情錯峰、經濟周期錯峰的情況,他們也面臨調整,未來外貿企業(yè)在東南亞市場會有一些機會。
不過,以上這些都要看第二季度末至第三季度的情況。
本篇作者 | 李夢清 | 當值編輯 | 沈徐瑋
主編 | 何夢飛| 圖源 | VCG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