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 貓哥
來源| 大貓財經
(相關資料圖)
這兩天,孟曉蘇的一段發(fā)言傳瘋了,也被罵慘了。
這個視頻的核心意思,就是說2022年中國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萬億,如果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,恢復對房子的購買、裝修和其他的購買,中國經濟就能恢復。
這個視頻一出,孟曉蘇就被噴慘了。
有調侃的:
有說問題的:
當然,更多的是直接開罵的:
說起孟曉蘇,很多人并不知道,其實在業(yè)內這是妥妥的大佬,他早年間在北汽當工人,恢復高考后考上了北大,后來他給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當了8年秘書,又回北大攻讀了學位,他的老師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厲以寧,當時他的同學中諸多才俊。畢業(yè)時,厲以寧把幾位高徒的畢業(yè)論文合訂成一本書,并親自作序,書名叫《走向繁榮的戰(zhàn)略選擇》,作者陣容怎么樣,大家自己看。
后來孟曉蘇去國家進出口檢驗局當了幾年副局長,之后他擔任中房集團董事長,還創(chuàng)辦了幸福人壽。他身上標簽很多,官員、企業(yè)家、學者,他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房地產REITS推動者,研究的比較精深。
他的很多看法、觀點,圈內還是比較重視的。
但一出圈,問題就來了。
可能是這個視頻影響太大,孟曉蘇也做了一個解釋,他說,“我被斷章取義了”,那他想說的是什么意思呢?大概有幾點:
1. 2022年房屋銷售額從2021年的18.2萬億元急跌到13.4萬億元,減少了將近5萬億元。這猶如釜底抽薪,經濟發(fā)展怎能不受到嚴重影響呢?“拿出5萬億元購房”,指的就是丟掉的5萬億元住房銷售額。
2. 從來不認為逼低收入家庭去購買商品房是正確的。
“我多年反復強調,要給低收入家庭、新市民與青年人家庭提供保障房,而不是只能去買商品房。為此必須加快完善“住房雙軌制”,政府要履行提供保障房責任,央企國企要盡快回歸保障軌?!?/p>
3. 需要鼓勵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出錢購房,才能帶動經濟、帶動就業(yè)與收入增長,也能讓低收入群體受益。
而這種購房多半不是“第一套房”,而是“改善性住房”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著力擴大消費的要求中,第一項就提出“支持住房改善”,對其中“住房改善”幾個字,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并不是都看懂了。
其實,他想批評的是,很多地方現(xiàn)在的重點還是“支持剛需購房”或者說“大力支持購買第一套房”,孟曉蘇覺得太不現(xiàn)實了,因為有這種需求的人很多是沒有購房能力的,而有購房能力的人現(xiàn)在還受到很多限制。
只不過他的這些潛臺詞,短短的視頻是沒辦法講清楚的,大多數(shù)人覺得他把這事說的太輕松了,大伙再回頭看看自己日漸空空的錢囊,反差太大,不噴都難。
哥大畢業(yè)的脫口秀演員呼蘭說過這么一段,絕大多數(shù)人都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,不是史書中的劉備,也不是劉備麾下的披甲將軍,更可能是流離失所的10萬百姓中的一個。
只不過以前的老百姓只能在史書里歸為冷冰冰的數(shù)字,而現(xiàn)在遇上了好時候,大家都有了表達的渠道和意愿,不甘心只做一個RK。
那孟曉蘇的說法靠譜嗎?
理論上肯定沒問題,實際中主要還得看中產們的收入是否能跟得上,信心能不能回來。
疫情三年,相比之下2021年其實還算不錯,中國制造業(yè)的訂單激增,直接導致美西航線的運價上漲十倍,信貸寬松,賣地收入8.7萬億,創(chuàng)了歷史新高,當年的房產銷售額是18.2萬億,也是新高。
今年的數(shù)據還沒出來,1-10月賣地的收入少了9000億,1-11月賣房的收入是11.86萬億,12月的數(shù)據就算逆天,大幅下跌也是注定的。
2022年的m2規(guī)模也不小,那這些錢到底去哪了呢?
大把的錢都存起來了。
前兩天央行發(fā)布了一個2022年的金融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報告,里面最受關注的就是存款項:
2022年全年,人民幣存款增加26.26萬億元,同比多增6.59萬億元,這中間住戶存款增加17.84萬億元,2021年的這個數(shù)據是9.9萬億。
規(guī)模和增速都挺大,市場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存款激增的局面,叫“超額儲蓄”,歷年所罕見,這個挺值得說道說道的。
1. 這些儲蓄怎么來的呢?
主要的來源有兩個,一是購房類支出減少,就是孟曉蘇所說的少賣了5萬億的房產;二是投資性支出的減少,原因很簡單,投資多半是虧的,今年很多基金遇到了大規(guī)模的贖回,沒有錢賺那不如把錢拿回來存銀行,好歹還有點利息。
2. 什么人在存錢呢?
有研究團隊就拿到了一些數(shù)據做了下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新增存款中很大部分是定期存款,大額存單的比例不少,這是啥意思呢?
銀行利息有活期、定期,利息是不一樣的,特別是大額存單,利息可比活期啥的高多了,但有金額的要求,最差的也得一兩百萬吧,這玩意也很受有錢人青睞,沒什么投資可做,放銀行最安穩(wěn)。而低收入群體2022年的儲蓄率是下降的,這也符合大家的觀感,光為了維持生計都拼盡全力,哪還有什么余錢去存。
所以通過存款結構能看出,存錢的基本以中高收入為主。
3. 為啥會這么集中呢?
說白了就是收入信心問題,尤其是很多中等收入者,沒存錢都是預防突發(fā)。畢竟誰也想不到退燒藥會買不到,一個美林要賣好幾千,誰也沒想到會去四處買輝瑞的藥,直接炒到了三四萬,手里沒點錢,咋能安心呢?
對這么多存款,很多人就暢想了,如果超級儲蓄演變?yōu)槌壪M,那經濟的修復就沒啥問題了,最近很多研究報告在給這些錢找出路,幾千億投股市,幾萬億買房之類的。
孟曉蘇說拿5萬億買房就能恢復,也是一樣的藥方。
但這里面忽略了一個事,這兩年大家都能感受到一個趨勢,錢都去了不缺錢的人那里,比如爆紅的萬柳少爺,雖然不帶貨不接廣告,但人家那幾天掙的流量費遠比大多數(shù)人一年掙的多,再比如房地產,最特殊的豪宅市場其實是很特殊的存在,玩法跟剛需房完全不一樣,假如一個豪宅從30萬降到20萬,跌幅很大,但跟絕大多數(shù)人還是半毛錢關系沒有。
超級儲蓄的主力是超級有錢人,這些人的消費能力、頻次、金額都是毋庸置疑的,但是,單靠這些人也是絕對換不來五萬億的房產銷售額的。
想要修復消費,光說“刺激消費”是沒用的,除非直接發(fā)錢,否則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更多老百姓對收入預期、收入來源都有信心,那才敢花錢啊。
但這就很耗費時間了,因為咱們沒有進行大規(guī)模的消費補貼、收入補貼,再加上長期的出行限制對就業(yè)、收入和消費者信心的產生了不小的影響,大家的信心,真的不是短時間就能恢復如常的。
現(xiàn)在的情況是,花錢的意愿很強烈,奈何實力確實不允許啊。
俗話說,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,一個大國的機體恢復,也是如此,真不是畫個大餅就能實現(xiàn)的。2023年,比現(xiàn)在好一些,就該很滿足,報復性大反彈,呵呵。
關鍵詞: